>本社要闻
中国第一家教育音像出版社发展之路
发布日期 : 2021-04-21 点击量:7601

 

中国第一家教育音像出版社发展之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出现了一个崭新的行业——音像出版业,它是在现代化视听设备不断进入千家万户中应运而生的。当时大量进口、国产的音乐磁带、电视录像带充斥全国各地市场,并受宠于万千家庭。在这尽情的歌声和欢笑声风靡之时,上外的领导和专家教授独具慧眼,把群众中日益增多的视听设备,看作是普及外语学习的有利条件和良好机会,及时向国家教育部及广播电视部提出建立外语音像出版社,编制出版外语音像读物,以响应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伟大号召。 

1983年4月,经国家广播电视部批准,中国第一家教育音像出版社——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下称音像社)在上海外国语学院成立,同年5月30日在上外小电影场(今音像社新楼所在地)召开成立大会,上海市高教局和上外校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一、音像社是上外电化教学领先全国的必然产物 

上世纪六十年代上半叶,随着我国工业和科技力量的不断发展,适用于外语电化教学的硬件设备,如电唱机、录音机、收音机、16毫米电影放映机开始走进上外的校园,国外有关电化教学的经验和资料也不断地介绍进来,不少教师对使用电化设备进行外语教学的优势逐渐有所认识。特别是我校开展“听说领先”的教学法后,使教师普遍认同使用外语电化教学手段,对训练学生语音语调、提高听说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964年,经国家高等教育部批准,我国第一幢外语电化教学大楼(今音像社老楼)在上外动工兴建。 

1973年6月,经有关部门批准,这幢大楼挂上了“上海外语电化教学馆”的牌子,成为国内唯一的单科性专业电化教育机构。到1983年初,电教工作人员队伍比初建时扩大了四倍,初步建成了一个集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外语教育单位,形成了一支由教师、工程技术人员、情报资料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的外语电教队伍,拥有电影、电视、幻灯、收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近3000平方米的电教用房。收集了近5000小时的外语录音教材母带和近1200小时的外语电影和录像节目。为我国大中小学提供了16毫米黑白外语教学电影片共451万米,彩色和黑白外语教学幻灯片1515万张,灌制外语和汉语拼音教学唱片6万余套,共66万张,复制各种录音磁带共30万盒,为建立音像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于1983年5月成立,至1983年底的短短半年中,共出版发行了各种外语教学录音带折合C-60标准带共50余万盒,外语教学唱片20万套约100万张,外语教学电影片30万米”(见《中国外语教育史》1986年11月外教社版) 

在开展教学实验的同时,从理论高度对电化教育进行研究,编辑出版我国第一本《外国电化教学》全国核心期刊。 

二、在全国教育音像市场竞争中成长 

为了适应全国各地不同单位、不同对象、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学习外语的需要,提升外语录音磁带的录制质量,音像社自筹资金在全国教育系统率先从瑞士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全轨迹录音机,从美国引进了大型快速复制录音系列设备。录制的外语教学录音带逐渐增加到多个语种,教学内容也达到了10多个系列。 

随着“外语热”的不断升温,国内各出版单位纷纷上马录制出版外语音像制品,音像社从“一家独尊”,变为对手如林。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音像社依靠上外特有的外语优势,提出了语种广、品种全、层次多的出版战略,对产品进行规格化、标准化的出版管理,同时实施品牌战略,在全国教育音像业率先注册了音像产品商标“爱未来”,并先后获得“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名牌产品”的称号,成为全国音像界唯一获得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称号的音像出版物。 

有了更好的产品,并不等于有了更好的市场。面对市场经济的严酷事实,仅依靠本社销售人员有限的“出击”,不可能解决全国各地销售中出现的不利因素,音像社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外文书店、音像书店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一个供销一体、互惠互利的销售团体——上海外语音像(出版发行)集团,凡参加集团的销售单位均需遵守集团章程,并享有折扣优惠。音像社社长是集团理事长,每年召开一次集团大会,介绍上外新产品、互通销售信息,奖励销售单位,使音像社的全国销售网点达到500多个,每年暑假,各成员单位均参与举办“爱未来外语音像制品全国大联展”,有力地促进了“爱未来”音像制品在全国的出版发行。2000年6月20日,教育部社科司复函确认:“你社出版的‘爱未来’牌音像制品在全国教育音像出版行业中销售量占第一位,销售利润占第一位。”。 

2000年10月,音像社首次参加了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与世界各地的出版商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业务洽谈,时任中宣部副部长龚心瀚参观了音像社展台。同年10月,音像社出版的《西班牙语三百句》、《葡萄牙语三百句》等出现在法国巴黎书店的货架上,实现了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 

2004年4月,音像社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全国电子音像出版物订货会”,这是历届以来最正规、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订货会,体现了中国教育音像电子出版物与国际接轨的一面。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央视、上视等媒体均进行报道,进一步扩大了音像社在全国的影响。 

至2007年,音像社累计出版发行音像电子出版物1亿5千万盒(张),累计创利1亿3千2百多万元,上交学校6300多万元。同时,实现了全社员工工资奖金及固定资产投资等支出全部由音像社自己承担。 

三、多出优秀音像制品 

1995年,音像社代表应邀参与了由教育部、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制品评奖标准”起草工作,并成为主要起草成员之一。这对促进音像社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以这个“标准”为准绳,音像社从产品的物质原料、内容质量、载体形式等严格把关,使“爱未来”音像电子产品的声誉进一步提升,并在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制品奖等奖项评比中多次获奖,甚至多次成为获奖大户。 

1997年7月9日至1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北京召开“多出优秀音像制品座谈会”,全国文艺类、科技类、教育类音像出版单位的代表与会,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出席会议并讲话。上外音像社作为科教界的唯一代表,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引起全国音像出版界的高度重视。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对此次会议作了报道。 

2001年音像社出版的我国第一部6种语言配音、6种文字字幕的DVD光盘——《走进新上海》,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制品一等奖。2002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日语口译基础》电视教学片获国家音像制品奖提名奖。在央视播出的我国第一部三维动画教材配套电视教学片《新世纪小学英语》,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优秀教育教学节目一等奖。2006年,《多维童话英语》CD-ROM光盘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优秀电子出版物提名奖等。2007年,“爱未来”商标再次被上海市工商局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 

音像社出版品种从单一的大、中、小学外语课本录音带,发展成为14个系列产品:包括了专业外语、大学英语、中小学英语、儿童英语、经贸英语、职业英语、外语语音、外语口语、外语听力、外语测试、外语歌曲、对外汉语、中国文化、全国学生音乐欣赏曲库等,成为我国出版外语音像品种最多的音像出版社。出版载体从幻灯片、塑料唱片、电影教学片、录音带、录像带,发展到CD、VCD、DVD、CR-ROM等新兴音像电子载体。600多个音像电子产品可供常年销售。 

四、适应市场变化、培养新型人才 

同图书出版社相比,我国的音像电子网络出版业起步晚、规模小、人才少、资源缺,抗风险能力低。虽然我国人口众多,市场巨大,但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的开发并没有跟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音像社几十年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上外拥有丰富的教材、教学、科研资源以及各学科的专门人才,是音像社最重要的出版源泉,也是开发拥有自主版权出版物的先决条件,离开了这个先决条件,音像社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前提,是有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编辑人才。音像电子出版业既是技术密集型又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由于历史的原因,相当一部分编辑人员对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基本规格、技术参数、文字编辑、剧本编写等不甚了解。音像社将编辑制作人员及时送入各类专业培训教育机构进行专业再学习,培养了一批集编辑、导演、音像电子技术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编辑人员在选题开发上的作用,积极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形成多媒体融合,多载体联动、多方市场需求、多种规格齐全的音像电子网络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年来,音像社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发展,陆续推出了多门在线课程,并获得了上海市和外省市教育部门的好评,同时出版了一批音像电子图书三位一体的外语教学产品,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信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音像社一定会不忘初心、砥砺前往,再现辉煌。 

(作者曾任中国音像协会副会长、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社长)

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 沪ICP备12035964号-1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上海秦王网络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沪)字第0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