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 学术期刊
“英美文学教育与通识人才培养院长系主任论坛”成功召开
发布日期 : 2019-01-10 点击量:4845

论坛回顾

 

1月5日上午,“英美文学教育与通识人才培养院长系主任论坛”在山东烟台举行,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

▲论坛与会人员合影

 

论坛由《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编辑部、《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主办,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

 

论坛开幕式由鲁东大学外语学院院长陈宗利主持。鲁东大学副校长亢世勇教授,《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主编、上海外国语大学李维屏教授,《外语电化教学》常务副主编、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胡加圣社长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复旦大学曲卫国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郭棲庆教授、河南大学高继海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张和龙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周敏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主编李建波教授、《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主编袁筱一教授、复旦大学朱建新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肖维青教授、河南师范大学梁晓冬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欧荣教授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论坛特邀7位专家学者作了主旨报告。主旨发言围绕英语专业的文学教育与本科性、英语专业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人类纪”语境下文学与文学教育的功能与方法、外国文学研究中的表象问题、莎士比亚历史剧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信息时代背景下文学阅读的批判能力、文学教育过程中人格与素质的养成以及其他相关学术问题做出了精到的阐发与透彻的分析,对一些理论命题与外语专业文学教育和通识人才培养实践之间的复杂关系也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探析,或高屋建瓴,或条分缕析,思考深刻,见解精辟,让人受益匪浅。

 

复旦大学的曲卫国教授作了题为《谈谈英美文学教学与英语本科专业建设问题》的主旨发言,从专业学科建设的角度探讨了英语本科专业的文学教学问题。他指出,英语本科专业的问题关键是在哪个层次上实施教育,文学教学也是如此。作为学科的文学是一个知识系统,由多个层面构成。知识的系统性是大学本科最重要的标志。文学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文本阅读分析的能力(体察文本的复杂性和多种解释的可能)和批判性思维。

 

曲卫国教授作主旨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郭棲庆教授作了题为《对目前外国文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思考》的主旨发言,指出当下外国文学研究中存在的四个“缺乏”和一个“不高”的问题:一是学习者和研究者在研究外国文学时,缺乏“进得去,出得来”两种视角;二是缺乏历史和现代两种意识;三是缺乏对理论研究和文本研究两种关系的认识;四是缺乏对后现代作家和作品本质的认识。一个“不高”则是当今论文质量不高。对此,郭教授提出,论文的写作应遵循三项原则——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顺畅。

 

郭棲庆教授作主旨报告

 

河南大学的高继海教授作了题为《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婚姻与家庭》的主旨发言。他通过梳理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婚姻与家庭,指出莎士比亚历史剧正呼应了《易经》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这句话。国与家是紧密相连的,家庭和睦则国家富强,夫妻关系又正是家庭的基本构成。

 

高继海教授作主旨报告

 

上海外国语大学周敏教授的主旨发言题目为《人类纪、命运共同体与文学教学》。她指出,文学的功用包含了想象力、批判性思维和同理心,文学研究应该从人类整体出发,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出发,考量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命极限,并重新思考文学的意义和作用。作为教师,在对文学作品的选择上,既要有历史性的视角又要有总体性的关照,要明白文学教学的使命,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积极行动者。

 

周敏教授作主旨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的郭英剑教授作了题为《什么是英语专业的通识教育》的主旨发言,针对当下英语学科面临的危机表达了三个观点。第一,英语专业是人文学科,需要培养的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单一的人才。第二,面对信息技术的变革带来的挑战,要有信心和定力,相信英语专业不会被时代淘汰。第三,无论是国内人才还是国际人才的培养,都是以本科教育为主,这个要慢,急不得,要从长计议。

 

郭英剑教授作主旨报告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主编李建波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批判性阅读与人类命运》。他指出,人类文明的生死存亡与人文批评不可分割,而要掌握这种技能,需要培养批判意识,需要从ethos, logos和pathos等多个维度入手,厘清text和context的关联以及intertextuality的脉络,需要有话语意图实现途径的历史认知和话语意图表达创新的走向预判。技术发展不能脱离人文约束。

 

李建波教授作主旨报告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主编袁筱一教授作了题为《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的主旨报告。她指出,文学读本曾经几乎是获取一门新的语言的唯一动力和途径,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文学则给语言教育提供了最基本的语言文本,文学教育对于人格的塑造让学生意识到世界的可能性不只一种,要学会理解和拥抱差异;在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关系上,袁教授认为母语的高度决定了外语的高度;文学教学也必然面对外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跨学科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她还提出要拥抱技术,让技术为我所用。

 

袁筱一教授作主旨报告

 

论坛伊始设置了新书发布环节,丛书总主编李维屏教授和胡加圣社长共同发布了《新经典高等院校英语通识教程》。该教程由上外音像社和商务印书馆联合出版,作为国内首套成系列的高校英语通识教程,既适用于英语专业低年级各个方向的学生,又适用于大学英语(公共英语)高年级学生,同时还适用于有意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广大英美文学爱好者们。

 

新书发布式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胡社长指出,新经典教程的出版体现出了新的价值传承、新的视角、新的标准以及新的形式;不仅内容优质、体例新颖,还配套有移动在线智能化学习平台,让大家能够在现代信息化的帮助下轻松自如、快速高效地接触到相关文学作品的多模态学习资源和多媒体解读形式,能够多维度、立体化地理解某一个经典作品,完成课程学习的直接任务、实现审美育人的最终效果。丛书共7本,目前已出版上市的有3本,分别为《新经典英美现代社会与文化》《新经典英语短篇小说导读》和《新经典英语散文导读》。

 

《新经典英语通识教程》系列教材

 

在自由论坛阶段,杭州师范大学欧荣教授、河南师范大学梁晓冬教授、兰州交通大学余莉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肖维青教授、复旦大学朱建新教授、邯郸学院魏晓红教授、哈尔滨理工大学的甄艳华教授等9位院长系主任介绍了各自学校的英美文学教育的经验与成就,剖析了存在的困惑与问题,很多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开拓了大家的视野,让大家对国内英语专业的全局有了更多的了解。

 

论坛闭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张和龙教授做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会议是一次对外语专业(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科特点、危机、问题与不足做出审视与反思的会议,是一次谋划英美文学乃至外国文学教育改革、创新与长远发展大计的重要会议,必将对本学科专业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次论坛准备充分,发言精彩,研讨热烈,交流充分,气氛和谐,体现了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态度与学术理念,体现了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张和龙教授致闭幕辞

 

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 沪ICP备12035964号-1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上海秦王网络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沪)字第073号